凤凰谷的故事
作者:姚月媛
周末,我和家人起了个大早,邀约好友一同前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勐卯街道姐勒村委会红光村民小组的凤凰谷,游览乡村美景,体验家乡的变迁和发展。
车辆一路疾驰,很快来到了离城区约5公里的一个涵洞口。涵洞头顶“戴”着三层灰褐色的琉璃瓦“帽子”,飞檐翘角,庄重美观,“帽子”中间书写着两行大字,上面是金色的“凤凰谷”,下面是乳白色的“红光村”。涵洞上方,龙瑞高速公路如一道闪电穿越而过,将原本阡陌相连的南闷与红光两个村庄分隔开来。
曹再会 摄
车辆穿过涵洞,沿着宽敞的乡村公路缓缓前行。公路两旁的凤凰花树迎面而来,浓稠的绿、耀眼的红交相辉映,散发出炽烈的青春气息。凤凰花树下,一片片黄金菊、结缕草,一丛丛紫竹、美人蕉……一路迎送,意趣盎然。打开车窗极目远眺,田野里绿油油的甘蔗林、玉米地、香蕉树此起彼伏,南瓜、豆角、白菜、茄子、辣椒绵延不断。一条清澈的河流,拨开郁郁葱葱的花草和树木,逶迤而来,带着游弋嬉戏的小鱼,流向远方。
嗅着清新的空气继续前行,公路左侧“雨林秘境露营基地”芳草萋萋,浓翠欲滴;右边宽阔的荷花塘里,荷叶亭亭玉立。
曹再会 摄
红光村是20世纪60年代因修建水库而整村搬迁的移民村。村民们辛勤地开荒种地、拓土建房,寄托了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然而,红光村地处半山地区,土地面积狭小,曾因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村民收入低,被长久地贴上了脏乱、贫穷、落后的标签。
当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响起时,怎样让红光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问题,令村干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等待观望,还是主动作为走出困境?村干部们决心利用红光村地处城郊、景色优美的优势,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发动村民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于是,2018年经村里集体商讨后决定:建设“红光村凤凰谷”乡村综合旅游体项目,成立“红光凤凰谷”义务工作组。随后成立了“瑞丽市凤凰谷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参与成为“股东”,红光村凤凰谷建设迈开了关键的一步。
红光村建设凤凰谷的行动,迅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移民、水利、农业农村、文旅、发改、国土资源等多部门给予了政策引导、项目资金支持。凤凰谷总体规划以红光村为中心,连接景喊、南闷、芒岗等8个村民小组,使汉族、傣族、景颇族聚居的9个风格各异的村寨,相对独立而又联动发展。红光村凤凰谷的景观,则用便民通道、景观步道和栈道一个一个地串联起来,犹如一串串散发着奇光异彩的翡翠珍宝。
沿着道路前行,很快来到了一个岔路口,经过路口右转上坡,便是红光村凤凰谷生态旅游项目的重点规划区。继续往前,经过一个环山路段,两台挖掘机正在修建通往凤凰湖景点的路。挖掘机长长的臂杆,在“轰轰”的声响中伸、缩、铲、放,一气呵成,一铲铲连着杂草的泥石,在挖掘机收放之间,拓宽了通往凤凰湖的道路。
远远望去,掩藏在山坳中的凤凰湖,犹如待字闺中的少女一般,纯净、娇羞、明媚。
车辆爬上陡峭的山坡,来到了红光村凤凰谷的最高点一一中岭岗山顶。站在山顶上,天空的云彩似乎向我们靠近了许多,“野旷天低树”的感觉油然而生。
中岭岗山顶出奇平阔,一排排的凤凰花树,在温暖的阳光抚摸下,翠绿的枝叶焕发着勃勃生机。山顶上,有三座水塔分布于不同的方位,拧开水龙头,冰凉的山泉水沁人心脾。
站在山顶环顾四周,东面是无边无际的森林,林中汩汩流淌着甘甜的泉水,其中一股跨过崇山峻岭来到了中岭岗山顶,引入了水塔里。东北面郁郁葱葱的密林中,晨起的炊烟若隐若现,村寨在炊烟中露出了影影绰绰的身影。
回到道路平坦、村容整洁的村里,推开一扇没有上锁的木门,走进一栋老宅,这里藏匿着我无数尘封的记忆,那是鸡鸣犬吠、牵牛扶犁、追逐嬉戏的童年时光。
老宅为传统的四合院式样,东面正房、南面厢房、北面厨房,中间为院场,西面是留了一道小门的围墙。老宅曾经多年闲置,残门锈锁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如今已被村里修葺一新,用于乡村产业发展。
老宅的天井由深灰色的火山石铺成,房屋是土基墙、青灰瓦、朱红色门板、镂花的窗。门口一棵大碗粗的桂圆树,开满了乳白色的小花,花枝上蝶飞蜂舞,热闹非凡。
迈出围墙的小门,里面是栽满果树的园子,种有香蕉、芒果、桃子、李子、菠萝蜜、火龙果。花果树中有十余间供游人休憩、用餐的小屋,明丽的阳光透过树梢,照射在小屋上,斑驳陆离的影子,撩拨得我们心旌摇曳,如酒意微醺一般。
游完村庄,我们返回到了村口。此时,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垂钓的人们络绎不绝,各种车辆已停满了停车场。
一个上午很快过去,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村子返回城里。途中绿树荫浓,风景如画。意犹未尽的我们听起了音乐,伴随着优美的旋律,红光村凤凰谷的美丽景色,一个个交替出现在脑海里。凤凰大道、荷花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吃街、乡村书院、风情民宿、花卉基地、凤凰湖、农耕文化实践基地……讲述着村民自强不息、追求幸福的动人故事,也展示着村寨的美丽生态、美好生活。
红光村凤凰谷的故事,只是千万个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还有千千万万个村庄,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而努力奋斗,共同谱写城乡和谐发展的美好旋律。